中欧基金:新一轮进退留转中,资本市场隐藏着怎样的配置“密码”?
2024-06-03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查理·芒格说,“如果不是早已做好充分准备,当机会出现的时候,你根本没有勇气去抓。”
如何抓住2023年的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,中欧基金强调,2023年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,中国经济有机会更快地重返增长轨道。
展望2023年,“衰退”是笼罩在全球总体经济头上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。不过,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,中国经济有机会更快地重返增长轨道,增长新动能很可能来自足够规模的内需增量——随着我国消费实力的崛起,“内需弱、外需强”将走向“内需稳、外需弱”。那么,在新一轮的进退留转中,资本市场隐藏着怎样的配置“密码”?
通胀高位回落,加息周期步入尾声
美国通胀已经高位回落。
在通胀持续高温的压力下,2022年美联储经历了极为陡峭的加息路径: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年内先后7次加息,累计加息425个bp,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从0附近提升到4.5%左右,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。随着通胀放缓和经济下行,希望经济“软着陆”的美联储立场有所软化:12月美联储加息50bp,较此前连续4次加息75bp的力度而言,已实际上放缓加息步伐。
对国内经济来说,外需衰退带来的出口增速回落难以避免,生产和制造业亦有所放缓,因此亟须扭转当前预期较弱、内需不足的局面,提振内需迫在眉睫,包括疫情后,提高基建项目落地效率,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,提升消费信心,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。
展望2023:重点看好消费、科技、周期
2023年,可以期待“复苏”,且经济复苏的增长动能将从“内需弱、外需强”走向“内需稳、外需弱”。
一方面,内需企稳,内需行业景气回升。由于地产维持弱势叠加疫情冲击下的消费疲软。对此,政策面不断优化,托底地产、发力新老基建,并采取减税、行业政策放松等促经济手段。
预期内需有望在2023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得以企稳;CPI不断上升,服务类物价压力上行;地产基建、新基建(风光储军工)、消费(食品农产品(000061)、医疗服务、汽车)等内需行业景气回升。
从配置角度来说,仅就股市来说,在2023年的“复苏”引擎中,消费、科技、周期三个大类行业更具配置优势。具体来说,消费板块中,在“衰退”状态下,可选消费盈利向下,但部分稳定类消费机会突出,不受政策影响的大众必需消费品尤其值得关注,如大众医疗健康、农业和食品、汽车等子行业。科技板块整体风险偏好较低,建议重点关注政策逆周期发力方向,如新基建、新能源(风光储)、军工等子行业。而周期板块,逆周期政策下有降息预期,有色、化工等工业品通胀趋于缓解,而能源类消费品通胀相对仍然较高,比较看好地产、石油、煤炭等细分子行业。
最好的“全球化”与最坏的“逆全球化”
全球化是一种充满效率的配置过程。随着中国进入全球体系,低端制造向中端制造转型,体现为推动技术进步。从趋势看,全球通胀下行,中国进行资本投入,西方进行科研和军事投入。从周期波动来看,全球通胀跟随中国的资本开支周期波动:2002-2010年,中国加杠杆投资,全球通胀;2011-2020年,中国去杠杆减产能,全球通缩;从2020年开始,全球化继续推进有可能遭遇两种情况,即最好的“全球化”和最坏的“逆全球化”。
最好的“全球化”状态下,效率和收入提升,温和通胀,中国产业升级:其一,以汽车、新基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从中端向高端转化,推动水风光核技术进步,全球通胀中枢进一步下降;其二,中国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高峰,带动全球通胀周期性上行,约从2021年持续到2030年,能源价格上涨;其三,能源国、制造国、消费国都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收入提升,进一步带动正向循环;其四,也许从2030年开始,中国新的资本开支周期转为去产能和杠杆,再进入全球周期性的通缩;其五,西方在与中国的制造业竞争中失去优势,中国大国崛起。
“全球化”对行业的启示非常清晰:2002-2010年,低端制造向中端制造(老基建)转型,金融地产的黄金十年;2011-2020年,转型成功,居民收入提升,开启消费升级的黄金十年;2021-2030年,中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,先进制造(汽车、新基建)的黄金十年;2030-2040年,转型成功,居民收入提升,消费再升级的黄金十年。
而“逆全球化”的后果可能包括效率低下,中国通缩+海外滞涨,最终进入萧条等。在“逆全球化”思潮中,中国市场与西方市场之间出现有限度的割裂,如提高准入标准、关税、碳税,反垄断变本加厉,中国资本开支只能有限地输出到全球市场,海外供给不足,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行;能源国受益,但制造国无法发挥规模优势,消费国无法获得低成本商品,整体收入提升受阻,进而难以产生正向推动,造成全球滞涨。由此中国消费市场与西方进一步割裂,中国资本开支过剩,国内资本品和能源跌价;海外资本开支被迫增加,效率低成本高,海外能源价格高企。这意味着中国通缩与海外通胀并存,全球收入增长受限,消费不足,制造端各自为政,形成区域市场,内部供应过剩,最终造成全球通缩萧条。
但最终,现实的全球发展将在最好的“全球化”与最坏的“逆全球化”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找到介于中间的路径,全球未来通胀和流动性状态或将表现为:国内先进制造逐渐走向过剩,国内通缩,货币和财政将保持宽松;海外产能不足将持续通胀,加息降低需求,海外滞涨,货币政策将过度紧缩,财政空间较小。
“冬天从这里夺走的,春天都会交还给你!”


猜你喜欢

三星打响CIS涨价第一枪 国内厂商同步跟进享受涨价红利


“全国消协智慧315”平台上线,消费者投诉更方便


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 百济神州与绿叶制药达成合作涨近6% 小鹏汽车涨超5%


从严处罚尾盘异动涨停


东方锆业(002167)8月30日主力资金净卖出490万元


股票杠杆在哪里?撬动财富的秘密与风险


突然崩了!两只日经ETF逼近跌停!超高溢价还有人追 巴菲特“惹的祸”?


俄军发现雇佣兵攻入本土,北约“露馅了”,美国的态度极为重要


红绿灯报价是多少?可以定制吗?


跟着馆长看殷墟(文旅新趋势 消费新活力)_活动_徐河_游客


科笛-B(02487)7月16日耗资约77万港元回购1108万股

本周原油市场动态总结+未来趋势预测:通胀数据与地缘政治紧张的双重夹击

江门市江海区委原书记聂加伟被“双开”

中国建设银行优秀县域支行巡礼│浙江安吉支行

399元网购“恋爱合约”,成功结婚可获赔1万元判了

退出万达电影,王健林依然掌控万达

德国央行官方预测出炉:预计2023年GDP萎缩01%,2024年实现弱复苏

中国生物制药(01177HK)TQC3721(PDE34抑制剂)、TQC2731(TSLP单抗)共3项研究数据在ERS2024公布

美股开盘涨跌不一,道指跌006%,纳指涨030%,标普500指数涨012%

异动快报:航天晨光(600501)8月22日10点43分触及涨停板

脱欧进程成“心头病”!英镑美元最新技术分析


关税担忧重创消费者信心,美联储将如何管理通胀预期?


“估值修复+盈利驱动”双重支撑 A股韧性支撑长牛根基


跟着馆长看殷墟(文旅新趋势 消费新活力)_活动_徐河_游客


强化创新引领发展体育产业


军史上罕见的巧胜:一名作战科长唱主角,智降敌军一个师!_尹健_骑兵师_师长


【西街观察】警惕国企世袭,不能止于热搜


中国工商银行申请行情模拟专利, 实现对各元素对应行情的统一模拟


大众配资安全吗?揭秘配资背后的风险与机遇


胜亿配资:玩转股市,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
